台北其實流行日式的居酒屋已經很久了,不管像是和民這種連鎖店,還是巷弄間掛著燈籠的居酒屋或是燒烤店,甚至是大戶屋這種日式的定食餐廳,ホッケ─𩸽魚的一夜干幾乎是很多人都會點的料理。我們家的女王就是典型的ホッケ控,不點一條ホッケ來吃就渾身不對勁。(不過她同時也是牛舌控和拉麵控)
(ホッケ)
(燒魚定食常見ホッケ)
(居酒屋常點來吃)
不僅在台灣,連去日本女王也一定會點ホッケ來吃。所以我們在日本吃過很多次ホッケ,次數多到我都記不得。這種魚身長大約60公分左右,主要出產於鄂霍次克海與南樺太附近如羅臼、稚內、禮文等,還有積丹半島,算是北海道的代表性漁獲之一,但是像茨城海域和日本海等也抓的到。通常在居酒屋最常以對開的方式鹽燒來吃,但也有燉煮的方式。像我在羅臼的民宿就吃過超好吃的煮魚,我問民宿主人,她很神祕的讓我猜,原來就是ホッケ。在禮文島我也吃過北海道的鄉土吃法─ちゃんちゃん焼き。也有人炸來吃,甚至生魚片。
( ちゃんちゃん焼き)
(燒烤店也常會點,上圖是釧路的爐端燒)
這種魚的流行其實很有趣,原本因為很容易腐爛,所以被稱為老鼠魚、囚人魚等,算是低等的白身魚。戰後因為食物缺乏,冷凍技術進步與物流興盛,ホッケ漸漸被拿來當做食物。又加上北海道起家的連鎖居酒屋「つぼ八」在80年代將ホッケ的魚干列入菜單中,這種在北海道近海很容易捕獲又好吃的魚才漸漸風靡起來。曾經留學過日本的女王只要經過「つぼ八」就會提到以前常來,這點不知道跟她變成ホッケ控有沒有相關?
(發源自札幌的連鎖居酒屋つぼ八)
ホッケ的名稱和漢字寫法「𩸽魚」起源也有很多說法。有說是因為其幼魚呈青綠色,群聚游泳於淺海時就像花朵一樣美麗因而得名。也有說這是指北方之魚的意思。也有美麗的說法說ホッケ有春秋兩季的捕獲期,其中春季的撈捕期恰巧是北海道櫻花開的季節,所以稱為「𩸽魚」。也有宗教的說法,說這魚跟日蓮宗的日持上人有關,ホッケ恰是法華的日語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