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崎是江戶幕府鎖國時期對外的門戶,也因此造就了長崎多樣的飲食文化,可以說集「和華蘭」美食於一身。例如:「ちゃんぽん」、「皿うどん」、「卓袱料理」、「トルコライス」…等等。其中當然以:「ちゃんぽん」和「皿うどん」最具代表性,也最能夠被接受。
(ちゃんぽん發祥店四海樓)
在前往大浦天主堂和グラバー園途中會經過一棟雄偉壯觀的中國式建築,那就是著名的中華餐館「四海樓」。據傳長崎什錦麵「ちゃんぽん」就是發源於此。在明治時代四海樓的第一代老闆陳平順為了照顧清朝旅日留學生的營養,而將魚、肉、貝類與大量的蔬菜煮成一碗雜菜麵,可以說是窮學生最經濟實惠的庶民美食了。至於為什麼叫「ちゃんぽん」?有一說是因為福建話「吃飯」同音,也有一說是因為來自葡萄牙語。
(長崎車站對面的商店街)
(中華料理福盈門)
在長崎的「ちゃんぽん」店鱗次櫛比就像是拉麵店在東京似的。由於行程的安排無法在四海樓品嘗元祖的ちゃんぽん,改在長崎車站前的另一家名店「福盈門」來個初體驗。福盈門位於車站對面的商店街內,主廚是王子飯店出身,湯頭除了雞骨和豚骨外,還用了獨門的牛肉,總共熬製了八小時才完成。除了「ちゃんぽん」外,這裡當然是以廣東料理聞名,在日本我們當然對中國菜沒興趣了。我們分別點了最便宜的「ちゃんぽん」和「皿うどん」來吃看看,一碗 950 日圓。
(特上ちゃんぽん 1600 日圓)
(皿うどん就像湯汁較少的ちゃんぽん , 但是麵不同)
(皿うどん比較像廣州炒麵的細麵,不是一般認知的烏龍麵)
「ちゃんぽん」和「皿うどん」的特色都是含有豐富的食材,特別是有大量的蔬菜與豆芽菜,幾乎都把碗面全部覆蓋滿了,都看不到下方的麵。但是差別在於「ちゃんぽん」是湯麵,用的是中華麵,湯頭是用雞骨、豚骨長時間熬煮而成,乍看下跟家裡用剩菜所煮的雜菜麵很像,但是湯頭嘗起來確跟拉麵一樣地濃郁,習慣拉麵的人應該會很喜歡。把炒過的蔬菜與其他食材放在湯麵上就成了「ちゃんぽん」。
(商店街內另一家便宜的麵店)
(便宜店家外面擺的誇張皿うどん模型)
而「皿うどん」卻是大出我所料,所謂的うどん與傳統的讚岐烏龍麵完全不同,用的是細麵,吃起來倒有點像勾芡、炸過的廣州炒麵,也有人覺得像焼きそば。據說「皿うどん」也是起源自四海樓的陳平順,當初是為了外送方便,避免湯汁溢出而將湯汁減少裝盤才衍生出現今的「皿うどん」。
我覺得長崎「ちゃんぽん」很好吃,像是湯頭如拉麵般濃郁,食材確更為豐富的雜菜麵,所以一般來說「ちゃんぽん」比起拉麵單價都比較偏高。